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爱家超市连锁晋源区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爱家超市连锁晋源区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到底是端午节成全了屈原,还是屈原成就了端午节?
悟空问答,有问有答,我是小蜗,我来答题。
题主问:是端午节成就了屈原?还是屈原成就了端午节?
世界就是如此奇妙,你本往东,我本往南,看似两个无关的人或事,在历史时空的某一个点上相遇了,说是成全,不如说是巧合,是时间、地点、时空的巧合,让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,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,而这个反应却触发了很多人的认同,而端午节就是如此而来。
像秦始皇一样,秦国统一天下的机会留给了他,所以他成为了千古一帝;像汉武帝一样,祖上积攒够了足够的资本,所以汉武帝开启了大汉的盛世;像唐玄宗一样,躺着都可能出现盛世,不需要他多么的出色,一切就水到渠成,唐朝整体的强大,将它推到了人生的巅峰;又比如美国的总统特朗普,看似一无所长,然而历史永远都会记住这位看似“奇葩的总统”,掉进钱眼里的“商人总统”。屈原也许没有这些大佬霸气,但是他能够被世人记得,也是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屈原
前340—前278
战国时,楚国的政治家,爱国诗人。名平,字原;又名正则,字灵均。
据《史记·屈原传正义》云:“楚王始都是,生子瑕,受屈为卿,因以为氏”。在周幽王期间,孙武王求爵位而不得,故建立楚国,屈为封地,故成姓氏。楚国屈原三大姓氏分别为:昭、屈、景。
楚怀王时,屈原因其博闻强识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,备受信任。约于楚怀王十一年(前318),任为左徒。
十六年(前313),参与造宪令。推动改革内政,修法度,限制贵族之特权,举贤任能,以期富国强兵;对外东联齐国,西抗强秦。在“合纵”与“联横”的政治斗争中,曾三次出使齐国,以图联齐制秦。
时势造英雄,英雄造时势。端午节成全了屈原,屈原也成全了端午节,二者是相互促进,相互为用的。难分伯仲先后主次。
端是开始,初之意,午是月建午,对应于阴历五,五是阳数之中,五月五是重中,午五同,也是重午,也为阳辰,故端午又叫端阳。我国节日喜用重日来做之纪念之,这样简单易记易认。如正月初一春节,二月二龙抬头土地诞,三月三壮族歌节,五月五端午节,七月七,七夕节,九月九重阳节等。
端午,有了屈原而更扬名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端阳成全了屈原,使华夏儿孙,妇孺皆知了爱国诗人屈原。反之,屈原也成全端午,使端午更有名气,有文化底蕴,让人过节时要知有操守节义,懂得爱人爱家爱国。能好好教育人感化人,培养人成全人。
这要从端午节的起源说起。
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众说不一,但大致有四种相对可信的说法:
其一,夏至避疫说。据说端午节是五毒长大、开始活动的时期。所谓五毒,指毒蛇、蜈蚣、蜘蛛、壁虎和蝎子。于是,为了预防和消灭这些毒物,人们于此日午时前后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撒石灰、喷雄黄、燃菖蒲,以灭五毒,驱秽气。
其二,图腾祭祀说。闻一多先生在《端午的历史教育》一文中说,端午节是古代吴越一个以龙为图腾的团族举行祭祀的节日。古代的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,并认定它是全族的祖先兼保护神。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,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,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,或裹在树叶里,一面往水里扔给图腾神吃,一面自己吃。然后在击鼓声中,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,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。
其三,纪念屈原说。相传战国时候,楚怀王不接受三闾大夫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张,被张仪骗到秦国软禁,不久死于秦国。忠贞的屈原悲愤欲绝,上书新继位的顷襄王,望其亲忠远奸,选将练兵,为怀王报仇。谁知顷襄王宠信奸佞,将屈原削职放逐。秦国趁机出兵攻楚,楚国灭亡,屈原难忍亡国之痛,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,投汨罗江而死。为了驱赶前来吞食尸体的蛟龙,百姓击战鼓、放鞭炮。为了让鱼不吃屈大夫的尸体,他们包好粽子,投入江中喂鱼。
其四,纪念伍、曹说。伍即春秋时期的伍子胥,曹即曹娥。传说伍子胥死后被弃入长江,却浮尸江面不沉,随流逐波,依潮来往,荡激堤岸,势不可挡。民间尊祀他为“潮神"、"涛神"。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初五,故江浙一带有迎涛神之俗。
曹娥是会稽上虞人,她的父亲溺死于江中。曹娥为尽孝道,连哭七天七夜后,投江而死。虽然曹娥这样的孝顺毫无道理,实属封建的畸形道德,但浙江一带仍有五月初五祭“曹娥投江"之说。
由此看来,端午节的滥觞肯定早于屈大夫投江,但如今一提到端午节,我们很快想到屈原,这恐怕主要还是出于对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的景仰,屈原成就了端午节更深的内涵。
感谢阅读,欢迎点评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爱家超市连锁晋源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爱家超市连锁晋源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