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连锁超市竞标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连锁超市竞标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4月1日后,校内不许设小卖部,但学校说封闭管理小卖部不撤出,可校内卖的价高不安全怎么办?
我女儿诸暨一所私立学校上初中,全封闭式管理,二周合并一起放四天假,校内有一超市。食堂就餐及超市消费不能使用现金,每个学生有一张卡,一学期先预存四千,不够可随时充值,消费金额实时发送到家长手机,家长可清楚知道孩子每餐吃了多少钱及超市消费情况。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超市消费金额汇总后按班级排名每个月发布一次,消费高的班级扣分,班主任也扣分。我女儿基本不在超市买东西,要用的东西尽量上学时带去。班主任每个月会在家长群发其他班级的消费情况,化钱多的会超过五百,女儿班有超过五十的,班主任便会与家长私下沟通,觉得女儿班主任很尽责。
4月1日后,学校内不允许设小卖部和超市,若因需要,应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。这是中央三部委联合发文的规定。题主说的这所学校,明显与中央三部委联合发文的文件精神相违背,把三部委联合发文的禁令,当成了一纸空文。
该学校的行为属于有令不止。记得我们在读高中时,全校3000多人,就只有一个小卖部,每当下课时,同学们都排着长长的队伍,到小卖部买东西。学校也在大会上强调,小卖部不能卖过期食品,可同学们买的很多东西都是过期食品,当时同学对食品安全意识没有现在这样强,那时一种普遍认为,过期食品总比那些三无食品强得多。
但由于学校只有一个小卖部,想吃零食的人很多,哪里还管那么多,能买到吃的就算不错了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小卖部严禁向学生兜售香烟。那时的小卖部里,对学生不售出整包香烟,而是单支出售,这样学校不容易发现。
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,各部门联合行动,拉网式清理学校小卖部的撤出情况,严查有令不止的学校,并在辖区范围内通报,杜绝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现象。
作为一名家长,我是坚决反对学校内设置小卖部的。
首先,小卖部虽然会卖笔、本子等玩具,但是卖得最多的还是各种三无小零食,什么辣条薯片糖果等等,对孩子的身体有害无利。
之前我家小孩在老家读书的时候,就有一个小卖部。里面全都是各种零食,孩子一到下课就全都挤到里面买零食吃。那时候每天给孩子1块钱的零花钱,孩子就每天去买一块钱三样的零食来,最喜欢吃的就是辣条。
你想一块钱能买三样的零食,成本得有多低呀,质量上怎么能得到保证呢。
其次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很多好吃的孩子,还没下课呢,就想着要去买什么零食了,下课铃声一响就坐不住了,如果老师想多讲两句心里都百般不愿意,这样的情况下,孩子怎么能听好课呢?
等孩子把零食买回来,都差不多要上课了。零食没吃完怎么办?我想很少有孩子能忍到下个课间休息的时候再吃吧。大多都是偷偷藏在课桌里,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拿来吃,你说注意力能集中吗?估计老师讲得什么都没听进去呢。
第三,学校对小卖部的管理不严。学校的小卖部很多都是老师的家属开的,学校对售卖的物品不能天天检查,有一些不适合学生的物品难免就会被拿来卖。
记得之前有看过报道,说小卖部里用玩具来吸引学生抽奖,结果抽了几百块钱得到的却是只值几块钱的小玩具,这不就是明显地坑孩子吗?
校内小卖部独家垄断操控价格可能性很大,缺乏竞争,产品质量风险高。校方为了杜绝此种情况,必须肩负起相应的责任,从招标引入、过程监管、违规追责一个都不能少。
教育部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。其中明确规定中小学、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、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,确有需要设置的,应当依法取得许可,并避免售卖高盐、高糖及高脂食品。
依据上述规定,学校因为封闭管理可以在校内设置小卖部,但必须经过许可。校内小卖部出现“价高质劣”情况可能性很大。
校内相当于一个封闭的市场,没有竞争,形成区域垄断,为了追逐利益,必然出现控制价格的情况。没有竞争也失去了自我革新的内动力,产品质量难免以次充好。
怎么办?如何避免“价高质劣”的现象?
几乎每个校园内小卖部都是一个灰色地带,这也是被广为诟病的最大原因,其中很多牵扯亲戚纽带,从一出生就是一个“畸形儿”,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必须保证“公开、透明”的原则。
招标引入,严格把关,缺少相应资质和管理经验的一律不准进入,有个污点,因制假贩假被打击过的零容忍,所有参加竞标的必须签订《诚信经营保证书》等相关协议,必须缴纳一定数额保证金。
过程监管,在经营过程中,除了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监管外,必须接受学校监管,也接受广大同学监督。
违规追责,一旦出现抬高物价,操控价格,假冒伪劣等行为,一律根据协议要求进行追责赔偿,同事扣留保证金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连锁超市竞标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连锁超市竞标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