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佳丽生活超市沙市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佳丽生活超市沙市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佳与隹有什么区别?
佳jiā,最早出自小篆《说文》,从人,圭(guī)声,字形是人得到帝王授予的代表权力的圭,圭是美观洁白的玉,本义为人样子美好。后引申为赞赏、喜爱等义。
隹(拼音:zhuī、cuī、wéi)。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,其古字形像鸟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释“隹”为短尾鸟的总称,但实际上古文字中的“隹”和“鸟”区别不大,看不出尾巴谁长谁短。商周时期常借“隹”为句首语气词“唯”。
“隹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用隹作意符的字大多与鸟有关,如:雀、隼、集、雏。
三国是怎样统一的?
三国形成和统一
谈三国的统一,必须了解三国是怎么形成的。
三国的形成
东汉末年,也就是从东汉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(184年-220年)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,直至魏国曹丕篡汉结束,持续36年,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,彼此混战。各地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,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,皇权虚弱无力,对地方过度放权,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。加之发生了张角兄弟的“黄巾大起义”,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东汉政权土崩瓦解。
在东汉末年36年动荡的军阀割据中有三个军事集团逐步占领和瓜分了东汉的疆域 。形成了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三个政权。赤壁之战时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。
220年,曹丕篡汉称帝,定都洛阳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东汉时代正式结束,三国时代正式开始。次年刘备称帝,定都成都,史称蜀汉。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获得荆州大部。223年刘备去世,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。229年孙权称帝,定都建邺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。随着孙权建立东吴,三国局面真正在政权上形成。
三国的统一
三国形成后的数十年内,各国展开了上千次规模不一的战争。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,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。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,后落入其子司马昭手中。263年,司马昭准备伐蜀,并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准备。他分析后:确立先取蜀,灭蜀三年之后,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,水陆并进,一举灭吴的计划。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,秦吞韩并魏那样。264年魏灭蜀。265年,司马昭病死,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,建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。三国时代正式结束,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。
270年东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,直至279年方平定。当时东吴局势混乱,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。司马炎在此时做好伐吴准备,279年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了,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,史称晋灭吴之战。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,率水路分上游王浚军、中游杜预等军、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。于280年逼近建业,孙皓投降,孙吴灭亡,西晋成功统一天下。公元280年,西晋灭东吴,统一中国,三国时期彻底结束。
三国时期起止时间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。狭义是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,建国曹魏,使东汉灭亡开始,到280年结束。广义一般认为从184年黄巾之乱开始,到280年结束。
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,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、群雄割据,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,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。
三国又叫三国时期,是因为当时天下由“魏、蜀(汉)、吴”三个势力所建立。
公元220年,曹丕自立称帝,因其姓曹,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,定都洛阳,东汉灭亡。
公元元年221年,刘备称帝,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,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(蜀地),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。
229年,孙权在武昌(今湖北鄂州)称帝,孙吴正式建国,随后迁都建业(今江苏南京)。至此形成三国鼎足而立之势。
公元263年,魏国大将邓艾攻入成都,刘禅投降,蜀国灭亡。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,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,定都洛阳,建立晋朝,史称西晋,公元280年吴帝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,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。孙吴灭亡,西晋统一天下,至此三国时期结束。
三国后期,司马氏篡夺曹魏君权建立晋朝,立都洛阳,灭蜀平吴终统一全国,史称西晋。
- 统一过程
公元263年,司马昭命钟会,邓艾率兵进军西蜀。姜维率兵阻敌于剑门关,邓艾率奇兵经阴平直抵涪城,直逼成都,后主刘禅率众人投诚,蜀汉灭亡。
司马昭去世后,其子司马炎篡位,于265年建立西晋。
公元279年,派兵攻打吴。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,上游王浚军,中游杜预,下游王浑,分六路大军攻打吴国,终于280年攻破建业,孙皓投降,孙吴灭亡。
2.统一原因
(1) 中国一直存在合久必分,分久必和的规律。三国动乱时间太长,百姓希望国家统一过上和谐的日子。
(2)三国中数曹魏实力最强,最有实力统一全国。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,曹魏占据北方多年,实力最强。打仗打的是后勤,打的是经济实力,没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,是没法实施统一大业的。
蜀汉经五次北伐,国家内部正内忧外困,诸葛亮死后,宦官黄皓擅权,政治腐败,已经不堪一击。
孙吴因为孙皓常年的倒行逆施,导致江东豪族离心离德,战场上只能依靠中央直属部队,江东豪族的部队要不就战斗力不强被消灭,要不就根本不战斗,导致晋军入荆州以后势如破竹,一路沿江东下打到都城建业,消灭了吴国。
三国从国力上说,吴蜀联盟想击败魏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可以看当时的人口户籍统计,即使是蜀国的全盛时期,也就是刘备已经攻下益州,同时关羽还没死的这段时间,蜀国的人口连魏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。吴国大约是蜀国人口的三倍。也就是说吴蜀联盟加起来,人口不足魏国一半。不要看地图上蜀的面积似乎不算特别小,其实巴蜀三分之一是无法居住耕种的山岭。何况当时,江南和巴蜀地区都不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,地广人稀是真实的写照。黄巾之乱到赤壁之战,群雄都在中原作战,是他们打不下江南和巴蜀?不是,是因为没有攻占的价值。人口少,耕地少,人口素质还不够,经济文化也差,各个方面吴蜀都是不如中原的。
说完经济和民力,再看人才。人少,人才自然就少。魏国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,唯才是用。何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掌握了正统话语权。当时大多数忠于汉室的士,还是会优先投奔曹操的。
吴国还是依赖当地世家大族,顾陆朱张四大家族,你看出了多少权臣。蜀国更是地小民弱,除了刘备的老部下,新提拔的只能是益州当地人。这些人还经常阳奉阴违,不服刘备及后继的诸葛的管理。
诸曹诸夏侯当时都死了,当权的都是他们的后代了。你看曹操曹丕曹睿都三代了,司马懿还活着。这些缺少历练的年轻人,比起老谋深算,树大根深的司马家族,自然是不如的。
其次,政权问题最后还是要归根到权利问题上。曹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,破坏了以前世家大族对当官的垄断地位。后来曹丕放宽了限度,但是还是不够。世家大族们不愿意放弃权利,而魏国政体是不适应时代潮流的。最终司马家掌权,把权利和经济特权返还给世家大族。这是一种妥协,也是一种合作。这种情况延续了几百年,直到后来东晋,还是世家大族王家谢家掌权,比如著名的谢安谢玄,还有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,就是说的他们。
三国时代世家望族的地位很高,司马懿是司马世家的青年才俊,曹操在世的时候因为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“狼顾”,所以并不看重司马懿,但因为司马懿在政治上军事上确实有大才,所以曹操死后司马懿成为重臣。
魏明帝去世以后不久,司马懿就发动了高平陵之变,杀掉了曹爽,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。司马懿死后,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有样学样,把魏武帝曹操的那一套全用在了曹操的子孙上。等到司马家三代头目司马炎上台的时候,便急不可耐地逼迫魏元帝禅让,自己做了皇帝。
司马炎剧照
公元249年,司马懿发动,控制魏国大权。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兵分三路,大举进攻,同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。
中国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是谁?她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?
这位皇后,就是元顺帝的第3任皇后奇氏。
奇氏出身于高丽大贵族家庭,她的父亲奇子敖在朝中担任总部散郎。
奇氏早在高丽时便艳名远扬,一些两班贵族都曾向奇子敖求娶她。但奇子敖认为她奇货可居,所以一心想把她献给高丽王,以谋得政治上的利益。
(奇皇后剧照)
自元朝建立后,弱小的高丽国便主动和元朝建交,成为其藩属国,并每年都向元朝进贡上好的毛皮、人参等。由于高丽美女如云,所以每年都会大量地进贡年轻漂亮的“贡女”,供元朝王亲贵族们享乐。
尽管奇子敖四处运作,但奇氏并没有得到成为高丽王后宫嫔妃的机会,反而,被当作贡女,随船送到了元大都。
虽然奇氏在高丽是贵族千金,但到了元大都后,她只能和其他贡女一样,沦为宫女。
中国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,是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奇氏,此人来自高丽国(即今朝鲜/韩国),出身于显赫贵族家庭,其父奇子敖官至高丽总部散郎。奇氏是天生的美人胚子,自幼便以美艳聪慧见称,是世家大族竞相追求的对象。然而还没等奇子敖为女儿选好如意郎君,奇氏便被元朝派来的选秀使者看中,以贡女的身份进入元朝宫廷,成了一名宫女。
高丽贡女的命运大都很悲惨,她们中的大多数人,不仅余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国,而且还要在宫中度过漫长而冷清的岁月,甚至在皇帝死后,还要被迫殉葬。当然也有个别的幸运儿,凭借着自己的努力,外加命运的垂青,最终得以脱颖而出,成为皇帝的宠妃,享尽各种荣华富贵。而奇氏,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奇氏进入元朝宫廷之初,只是元顺帝身边的奉茶宫女,地位非常低。然而奇氏却利用常伴皇帝身边的有利条件,凭借着自己的聪慧美貌、办事机灵,抓住一切机会在元顺帝身边刷“存在感”,渐渐地便让皇帝开始注意到她。元顺帝被奇氏的美貌所迷惑,便开始屡屡临幸她,并对她非常宠爱。
奇氏“勾引”皇帝的消息传到皇后钦察·答纳失里耳中,后者不禁妒火中烧,为了能铲除这个潜在的情敌,便屡屡借故羞辱、杖打奇氏。奇氏虽然很受元顺帝的宠爱,但由于在宫中的根基太浅,根本无力跟皇后对抗,唯一能做的,便是忍耐再忍耐。好在上天眷顾奇氏,没多久便发生皇后之兄唐其势谋反事件,答纳失里因受牵连被废黜,旋即被赐死,时在至元元年(1335年)。
古代皇室都非常遵守祖宗规矩,皇室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,所立皇后一般出自于贵族的家庭,但凡事都有例外,历史上还有一位外国的女人当上了皇后,那就是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。
这位奇皇后姓奇,人生经历也如她的姓氏一样充满着传奇色彩。奇皇后出身于朝鲜,自古朝鲜半岛出美女,但是美女长相虽美,但多数是被进贡到别的国家当作礼物一样送来送去。
元顺帝的这位奇皇后就是当时高丽进贡给元朝的美女之一,她是高丽贵族奇子傲的女儿,姿色过人,很讨元顺帝的喜欢,但是作为进贡的外国女人,元朝讲究血统的纯正,是不可能立为嫔妃甚至是皇后的,但是这位奇皇后却是个例外,她凭着自己的能力,一步步登上了皇后的宝座,她的传奇之处在哪呢?
一、艰难之路
这里就称呼她为奇氏,奇氏因为长相甜美,深受元顺帝的宠爱,这也引起了后宫之主答纳失里皇后的嫉妒,答纳失里开始以各种理由来刁难她,甚至经常把奇氏叫到她的宫中进行训斥,但是元顺帝忌惮皇后的实力也无济于事,只能叫奇氏在宫中低调行事,奇氏也是个能忍之人,这就更加让元顺帝宠爱她了。
二、立为嫔妃
公元1335年,皇后答纳失里的兄弟谋反,答纳失里被贬为庶人,继而被赐死。奇氏的机会来了,她表现的更加贤惠大方,这让元顺帝更加宠爱,终于元顺帝在朝堂上准备立奇氏为皇后时,丞相伯颜力阻元顺帝立奇氏为皇后,理由是奇氏来自于高丽小国,血脉卑贱,这与祖宗之法相违背,元顺帝无可奈何,只能作罢,立伯颜忽都为皇后,奇氏也得以成为了嫔妃。
奇氏肚子也确实很争气,为元顺帝生下了长子爱识理答腊,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,元顺帝高兴极了,奇氏的地位仅次于皇后,但是元顺帝对她却是宠冠六宫。
三、终登后位
1365年,元顺帝皇后伯颜忽都去世,皇后位置再一次被空出来,因为此时元顺帝宠爱的后宫妃子皆为汉人,更不能立为皇后,所以奇氏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,奇皇后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,实现了自己的理想,但是不幸的是1368年,元大都攻破,元朝政权灭亡,元顺帝只能带着奇皇后以及妃子儿子等逃亡北边,建立北元政权,第二年,奇皇后去世,走完了她的一生。
后来奇皇后的两个儿子相继登上了王位,成为了北元政权的掌控者。
结论
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外国皇后,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以及手段,从宫女到嫔妃,再到皇后,她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佳丽生活超市沙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佳丽生活超市沙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