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会昌光鲜生活超市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会昌光鲜生活超市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,商女应该被谴责吗?
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《后庭花》,杜牧写的商女是指洒楼或秦淮河上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,她们不应该受谴责,她们也是被迫无奈,为了生存,最应该指责那些寻欢作乐,欺压百姓的富豪权贵。
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”出自杜牧的《泊秦淮》,这里的秦淮指的是秦淮河,是长江下游右岸一条支流。全诗是:
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
这首诗是作者杜牧的代表作之一,尤其题中这两句,更是被后人广泛传诵。
杜牧自和二年(828年),26岁进士及第开始为官,仕途相对比较顺畅,对政治也是颇为关心,他不似处于社会低层的文人那般仇恨社会。他居住扬州,很喜欢宴游。《泊秦淮》就是他宴游途中所做。
当时他身处千疮百孔的唐王朝,看到统治者腐朽昏庸,以他文人的敏感,觉得社会危机四伏 ,前景可悲,因此写下不少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。
当他晚止停留在秦淮岸边,看到达官贵人们身处灯红酒绿,奢靡浮华的娛乐场所,醉生梦死,夜夜笙歌,他便感慨万千,提笔赋诗。
这首诗里的“后庭花”其实是有曲故的,它原名《玉树后庭花》,是南朝陈后主所制,他本人沉溺于声色,不思治国富民,创作此曲终日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,最终亡国,后世就把这首曲子作为“亡国之音”的代表。
作者这样写无疑是有意为之,目的当然要影射当时的统治阶层,唐朝已面临灭亡,还在那里唱着亡国之音,醉生梦生。
商女在当时来说,是一种职业,依附一些社会权贵生活,灯红酒绿也好,绿树红花也罢,只是供那些男人们消遣时日罢了,哪里还有选择的机会?从这个角度来讲,商女也只是社会低层的一个可怜的存在,沒有谴责的必要。
总之,诗中字面上虽写商女,实则暗指商女后面的始作俑者,社会权贵贪图亨乐,不思国事,势必灭亡。
木兰于商女。
(一)生于江湖草上客,久战成名数巾帼。耳濡目染武艺精,嫁入世家夫君行。乱世之中根基稳,庙堂上下诛贼心。
(二)后陈荒淫图享乐,当理朝政崇取悦,天不灭此天不容,地不埋陈民不兴。秦淮烟火迷众生,花街柳巷腐毒增。
(三)好吃懒做魅惑者,恬不知耻谁当中。商女绝对非好货,江山易主苟命活。
(留夏君)2020.4.17
先讲一个类似的问题:马拉车,车不动,应该打马还是打车?
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说,当然是打马了,马动了车才会跟着动呀。其实呢,该打的是在马车上的人,只有那个坐在马车上的人,才是控制整个过程所有主动权的人。
回到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。那么,该被谴责的是商女,还是《后庭花》呢?道理是何等的相似啊。
据说《后庭花》系南朝陈后主所创作。荒淫无度的陈后主荒废朝政,终日只知道沉湎于声色,任凭隋军都已经打到对岸了,依然还在寻欢作乐,最后把南陈江山葬送在自己的手里。
唐朝后期,杜牧看到官僚贵族们声色歌舞、纸醉金迷,便巧借历史典故,告诫当朝统治阶级应当以史为鉴,不要覆前朝之辙。
商女只是伺候他人的歌姬,她们要唱什么歌全由听曲者的趣味而定。真正“不知亡国恨”的不是唱后庭花的商女,而是那些听歌的官僚阶级,他们才是最该被谴责的人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会昌光鲜生活超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会昌光鲜生活超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